作者:中工网记者|袁浩
编辑:中工网编辑|韩瑞敏
原文链接:
http://m.workercn.cn/ty/2018/0828/180828104102441.s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翻开第18届亚运会中国体代表团名册,外籍体能师和康复师等后勤保障人员不在少数。而要想培训出更多国产运动康复人才,雅加达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综合保障组体能康复教授陈方灿博士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中国还需要在行业标准的建立、康复教育、师资力量等多方面下功夫。
说起运动康复,陈方灿坦言“刚开始这并不是我的主业”。陈方灿曾是一名水球运动员,大学毕业后在广西水球队和国家水球队担任科研教练,当时主要任务是帮助协助教练保障队伍的正常训练。1985年,陈方灿到美国自费留学,跨界攻读人体运动机能学,运动生物力学,康复医学在老人康复和运动康复领域研究和工作,并于1996年成为了纽约大学康复系的教授
1997年后,陈方灿开始回国讲学和传播康复医学在运动领域的应用。“当时,中国的运动损伤治疗主要是靠传统的中医骨伤科,在运动损伤的治疗做得有特色也很不错,但是在运动损伤的机理分析,功能康复和预防技术方面,以及中西医结合康复运动损伤方面做得不够。”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最初陈方灿去给运动队讲冰敷。“有的队医认为冰敷有寒气,对运动损伤不好,反对这么做。事实上,急性运动损伤的处理需要冰敷来控制炎症。从中医的理论讲,队医的说法本身没有错误,但没有任何事情是绝对的。应该辨证施治。”此外,当时运动队对于小肌肉群锻炼,和肌肉拉伸的方法和理念更是无从谈起。
明显的变化始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后,原因是“大家看到了运动康复是有效果的”。如今,很多大学都开设了运动康复专业,市场上的运动康复中心也如雨后春笋大量出现。陈方灿说:“我见证了过去20年运动康复的发展,中国的运动康复如今已经进入了蓬勃发展期。”
经过20年的发展,虽然人们接受了运动康复的理念,但仍然存在很多认识误区。百度对运动康复的定义是“用运动的方法来进行康复”,陈方灿表示,乍一看挺正确,实际上是对运动康复的误解。
陈方灿给运动康复下了一个定义:运动康复是针对身体上由于运动损伤所造成人体结构和功能上的障碍问题,通过物理因子疗法和运动疗法把健康状态恢复、预防和提高的学科。“在中国,这是一个中西结合、体医结合的新兴的专业,目的是通过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的方法来预防运动伤病、康复伤病、提高身体水平。”
像这样的认识误区在体育领域随处可见。陈方灿说:“有人说,运动是良药,我认为这也是误区,是对原文‘exercise is medicine’的误译。事实上,Exexcise 不等于运动,而是“锻炼”。Medicine 不能翻译为“良药”。运动不恰当造成的损伤甚至死亡的例子比比皆是。而这些认识误区也使得运动康复这个词被用烂了,什么人都可以做运动康复。最后给人一种江湖郎中的印象。因此,我更愿意采用体能康复这个叫法。”
在陈方灿看来,中国在运动康复领域的蓬勃发展有些盲目,存在很多乱象。“这种乱体现在概念的正确认识上、专业标准上、职业岗位上、教育标准上和执业要求上等等。”
在美国,康复师被称为物理治疗师。而要想成为一位合格的物理治疗师,必须要接受规定的培训和专业的培训。“首先,你必须获得物理治疗博士学位,你才具备考取物理治疗师的资格。然后,你将参加两天严格的考试,只有通过的人才能获得物理治疗师执照上岗工作。”
在中国,一些大学虽然开设了相关专业,普遍师资力量不强,一些老师也是跨界而来,原来并非从事运动康复领域工作的实践家。在陈方灿看来,体育院校、中医院校、西医院校在培养运动康复人才方面各有优势也各有缺陷,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体育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医师证,不能去医院工作,多数只能在医疗体系外工作”。
此外,运动康复对专业人员,场地和设备的要求较高,运营成本较高,加之老百姓对运动康复服务不太理解,目前很难在医院发展。
在政策的鼓励下和资本的追逐下,市场上的各种形式的运动康复中心开始野蛮生长。“现在很多人都没有搞清楚运动康复到底是什么就开始盲目投入,到处挖人建立康复中心提供服务,五花八门。”陈方灿说,“对此,相关的政府部门建立运动康复的行业标准、教育标准、实践标准,从而让运动康复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