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扬州陈博士体能康复健康管理中心
作者:陈继翔 || 编辑:张涵钧
近日在扬州陈博士体能康复中心,有很多伤者朋友进店咨询同样一个问题。他们在进行治疗或手术之后,本应该好转的病情,却因为休息静养,而出现多次的反复甚至加重的情况是怎么回事?在此我们与大家分享一个案例,希望借此呼吁大家重视伤后,术后主动恢复,才能更好更快的从伤病中走出来!
1.伤筋动骨,一百天?
今年五月,我们曾帮助一位伤者进行康复和训练。这位伤者不久前进行了左膝ACL(前交叉韧带)重建和内侧半月板修复术。但是在术后静养多日,他的伤情并没有好转!反而有加重的趋势!这是怎么回事?
▲ 【前交叉韧带】 又称前十字韧带,位于膝关节内,起自股骨外侧髁的内侧面,斜向前下方,止于胫骨髁间隆起的前部和内、外侧半月板的前角,连接股骨与胫骨,主要作用是限制胫骨向前过度移位,它与膝关节内其他结构共同作用,来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使人体能完成各种复杂和高难度的下肢动作。
2.静养多时,伤情告急!
术后医生给他的建议是带日常带着护具(完全固定的护具)静养,等待消肿,每周用支具增加5°的活动度。
但是,之后整整6周过去了,他的髌骨上方仍有严重的肿胀,膝关节活动度严重受限(屈膝30°,伸膝还差7°无法伸直)。同时,他的左侧下肢大腿、小腿肌肉出现了严重肌肉萎缩,伤情再次告急。如(图1):
▲ 图1
此时这位伤者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去运动吧!炎症没有消除疼的没法继续,那么不动吧!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肌肉一天天的萎缩,该怎么办呢?
在朋友的介绍下,他抓住了体能康复这颗“救命的稻草”。在他来到工作室之后,首先我们选择使用超声帮助他控制膝关节处的水肿和炎症,由于长时间的固定他的膝关节活动度并没有像医生理想的那样在护具的保护下恢复,并且他对患肢的本体感觉下降的非常厉害!于是在我们严密监护的训练中,我们要求他摘掉护具训练,避免形成对护具的依赖。一边开始增强他膝关节周围帮助稳定的肌群肌力,同时也进一步训练他健侧,髋关节及患侧踝关节肌力和稳定性,目的是让功能健康部位去“代偿/补偿”功能受损的部位,同时也为了避免过度“代偿/补偿”引发健康部位的损伤。在进行了5次的康复训练之后,他目前的恢复情况有了新的进展(如图2)。
▲ 图2
3.什么伤?怎么处理?
a.什么时候静养?主动恢复?
● 损伤分类为急性损伤、慢性损伤。需要休息的是产生急性损伤的24小时(突发情况,损伤后出现红、肿、热、痛)。
●同时具有这样特点的时期还有:1.手术后的初期2.慢性损伤急性发作的初期。注意,这里的“休息”指的是停止一切活动的休息。
这个时期普遍采用的是“PRICE”原则,即按P(protection保护、制动)R(rest休息)I(ice冰敷患处)C(compression压迫痛点)E(elevation抬高患肢)这5个步骤处理。
而最近,AAOS(美国运动医学学会)的发言人强调,“PRICE”原则仅仅适用于非医疗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同时,NATA(美国国家运动教练员协会)将PRICE原则评级为最低级。
为什么?其实还是因为PRICE原则中的R(rest 休息)容易对人产生误导。因为,休息不是停止一切活动。那怎么样休息才正确呢?
b.关于“休息”的误区
对于损伤的休息,大多数的患者有一个误区:休息就是停止一切活动。有的腰痛患者没有经过全面的诊断和评估,就卧床三周,疼痛缓解了,殊不知这样的休息会有严重的副作用。
以腰痛为例,产生腰痛的原因很多,但出现疼痛即是病灶产生了无菌性的炎症。这种炎性反应是机体对疼痛动作的一个应激反应,也就是希望机体停止产生疼痛的动作,即久坐、久站、弯腰搬重物等,但绝不意味着停止一切活动。
身体长久的不动失力,肌肉体积会以极快的速度下降。据有效统计,失力状态下10天的时间,人体的最大力量就会退化约40%!而在固定之后(如佩戴支具),肌肉能力的损失会是其萎缩速度2倍!同时,长期处于不负重状态的肢体,短肌和慢肌纤维会表现出更快的萎缩从而导致更多伤后并发症的产生。因此,伤后,术后我们建议在寻求专业人员的评估后,并根据科学的方法和建议进行积极的恢复与训练。
4.小贴士,膝关节伤后康复指南
①股后勾腿训练
训练目标:股后肌群激活
器材:弹力带
动作要领:
1.将弹力带套于踝关节
2.双手垫于髋部前方凸出处
3.小腿自伸直至弯曲120°后缓慢回到初始位
4.重复进行20次
要点:
1.髋部不离手,手不离垫
2.勾脚尖
3.匀速,股后持续收紧
正确感觉:
大腿后侧紧绷
②弹力带侧移(直腿螃蟹步)
训练目标:臀中肌激活
器材:弹力带两根
动作要领:
1.将弹力带套于膝关节、踝关节上方
2.右侧腿直腿向右横跨15cm
3.同时左侧腿亦向右跨出15cm
4.重复进行20m
要点:
1.膝关节全程伸直
2.发力来自脚踝,横向发力
3.脚尖稳定,略朝内扣
4.双臂顺势摆动
正确感觉:
臀部外侧紧和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