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陈博士体能康复工作室
文章来源:《新体育》 2015年 第4期
口述:陈方灿 采写:柏强
城市如此喧嚣,换个空间
现代社会,城市的拥挤、空气质量差,让越来越多的人跑到野外去运动,爬山就是其中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它无需特别的设备、昂贵的费用,简单易行,却乐趣颇多。不过,切不要把这项运动想得太简单,其中的一些问题也常使人感到困惑和苦恼。
为什么上山容易下山难?
爬山主要是由低向高的运动,要把身体的重量提升到一定的高度,需要很多能量,肌肉为此要做出大量的功,发出持久和大量的力,这也是我们爬山健身的主要目的,即借此增强我们的肌肉力量,提高心肺系统功能:冈而从人们感觉上说,上山很累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实际上,许多人不怵上山却怕下山,冈为下山时往往大腿肌肉发酸发软,甚至膝关节疼痛,支撑不住身体,为此有的年轻人索性跑着下山,难怪民间有“上山容易下山难”的说法。这是为什么呢?
应当说,这是人类从爬行动物进化为直立行走动物带来的问题:
◆ 直立行走,人的重心必然升高。按物理学原理来说,重心越高,物体的稳定性越差。上山时,人的脸朝向上坡方向,身体与山坡的距离短,角度也小些,人对平衡的可控性大,即使失重前扑摔倒,危险性也不会太大,下山时,脸朝下坡方向,情况就截然相反了,不仅容易摔倒,而且危险性相对变大。
上山时,身体的髋部、腿部、膝部同时发力,做出蹬伸动作,这都属于大肌群参与运动,尤其是髋关节的臀大股能够帮忙用力,有效地增强了身体整体上的蹬伸力量。而下山时,主要靠膝关节往前屈,身体重量也大多压在此部位,髋关节用不上多大的力,臀大肌的参与也减少了,下肢的整体力量自然不如上山时。
上山时,人的支撑点在前腿,下山时支撑点在后腿。后腿要控制身体下降的速度,必须做离心收缩运动,这对于肌肉功能的要求更高。而且,下山时,往往前脚向前脚掌落地,尤其是下台阶,踝关节处于跖屈(伸)位置,这是一种关节相对不稳定的位置,相应增加了下山的难度。
从直觉上说,下山时人们总担心摔倒,冈而总想控制住身体重心,精神和全身肌肉都会变得紧张,甚至胆战心惊,因而“下山难”之感就变得更加明显深切。
为什么下山时膝关节容易痛!
一些人下山时会出现膝关节痛的症状,而更多的人会因为膝关节痛而对下山更为发怵。
这种症状大多为髌骨劳损、髌尖末端病、髌腱炎以及膝关节支持带炎症等。与上山时身体前倾,力量分布于髋膝踝多个部位不同,下山时,身体后倾,后腿支撑身体往下迈步时,膝关节必然要超过脚尖,这使得髌骨软骨与大腿股骨的滑车摩擦力增加,时间一久就会造成软骨磨损,产生痛感。
同时,作为支撑腿的后腿要做离心收缩,加上身体的重量,主要负荷就会集中在膝关节上,负荷过大或过久时,膝软骨关节面就会出现一度、二度,以至三度的磨损,出现红肿、疼痛的炎症反应。长期的炎症不消,会造成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变性,滑膜、支持带、脂肪垫产生变化和功能障碍,膝关节活动度、力度下降,关节就会变得不稳。这是典型的下山技术特点带来膝关节骨头与韧带、肌腱劳损,进而引发身体局部功能衰退和病变的例子。
下山时膝关节痛怎么办?
一些山友因下山时膝关节痛而去咨询或去治疗,他们往往得到这样一个答复或处方,以后就不要爬山了。这未必有些残酷。
其实,实践中有很多方法可以缓解或减少下山时膝关节的疼痛,在这里,试举几个
1、下山时可以采用滑雪运动下山的行进路线:不走直线,走之字形。这样做可能会使行进路线长一些.但可以使身体侧向下山方向,身体白重和运动发力不会正向或直接压在髌骨的滑车上。而且,由于走之字形,身体要左右变向,负荷也会变换位置,两腿两脚可以得到轮流休息,减少了膝痛。
2、如果下山的路径有台阶,且有扶手,可以抓住扶手,倒着下行。这可以借用臀大肌的力量,分解一些膝关节的压力。
3、别嫌累赘,拿上一根手杖,它可以减少30%的腿部负荷,还可以帮助腿部更好地发力,同时增加下山时身体的稳定性。
4、戴上护膝,减少下山时关节的前后错动,有助于保持关节的稳定性,减少疼痛。
5、尽可能选择相对平缓的下山路线,减少坡度大、草多、泥土松软、石头多的路径,为膝关节尽量减重。
6,下山中,一旦出现膝关节疼痛或扭伤的情况,要及时进行炎症处理,如冰敷、加压等,确诊没有严重损伤后,再继续运动,而且要放慢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