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若无
无意中看到陈方灿博士的两张毕业合影,一张是1982年在北京体育学院的大学毕业时,另一张是1995年在美国做博士后研究时获得第二个硕士-物理治疗专业的毕业照。在跨越时空相隔十三年的两张照片中,陈博士站在同一个位置 — 最后排的左二。
我下意识地嘀咕了一句,怎么这样凑巧啊?陈博士很不经意地回答:“不是巧,我每次都是排在后面去站位照相,大家站好了基本就剩下边角了”。我又问:“你喜欢这样吗?”答:“谈不上喜欢不喜欢,从小我外婆教育我要礼让”。我又刨根问底:“那为什么不是最后一排的最边上呢?”陈博士笑答:“本来应该是最边的,但总是凑巧有个晚来的同学把我‘挤’到了左二”。噢,是这样啊!
历来最前面最中间的位置是重要人物的“专属区”,于是也就成了人们渴望和争抢的焦点;凡剧院、运动场等观看表演的场所,边角位也是最便宜的位置。这些足以说明了没人会喜欢边角,我想陈博士也不会免俗。所以,与其说陈博士习惯于边角,还不如说是他谦让不争更准确,再深究则是他的个性使然。陈博士天生听力和视力有障碍,父母又都是聋哑人,这注定了他比一般人要顽强得多,但同时也会多些自卑。这些看似不利的条件,反而成就了他默默奋发、谦卑随和及不喜张扬的个性。于是,习惯边角、安于边角成了陈博士一个显著的特征。这也是他以一个残缺的身体获得了很多健全人都望尘莫及的荣誉与成功的重要原因。
常听陈博士说,我只是很喜欢做这事,从来没想过自己要得到什么。此言不虚!凡听过陈博士讲课或见过他看病的人,都会被他的那份激情与投入所感染,也会从他的那份“沉醉”中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出于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而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全然没有给自己规划过成功的蓝图和具体的实施路径,身体还存在着严重的听觉和视觉障碍,这样的人居然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业,这应该算是上天的公平,还是不公平呢?
显然是前者。上天的公平不是垂怜弱者,而是祂眷顾边角处的人。陈博士虽然没有一个健全的身体,但绝不是弱者!因为弱者往往会因为害怕错过而加入到争抢“前排正中”的行列中;只有强者才能耐得住边角处的孤独寂寞并能自得其乐。是金子总会发光,怕什么呢?急什么呢?就算这光没被世人发现,快乐时时充溢于心的日子也算活出滋味了。
诉上天不公者,必是太过于渴求“前排正中”了。而从没有弄清这样的一个事实——上天会眷顾边角处的人,上天尤其会眷顾那些默默于边角并自得其乐的人。陈博士占尽了承宠的“天机”,在加上自身的禀赋与勤奋,这份幸运貌似偶然实则必然!
佛法中有“无所求而自得”之说。老子也以其超凡的智慧一语道破天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是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至此,我很想发问,为什么上天要眷顾边角处的人呢?
边角处安静。只有安于边角处的人,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中,于是才可能充分发挥潜能,也才有可能充满创造力!就像是所谓的正法修炼,最终才有可能修成正果一样。而时刻渴望“前排正中”,甚至不惜以人格尊严为代价的人,就如旁门左道,再怎么用功也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因为那样的执着会蒙蔽住心智和灵性,付出的越多离真正的成功越远,离快乐也会越远。由于渴望“前排正中”的队伍浩浩荡荡、吵闹异常,争抢和算计更是随处可见,防不胜防。如果置身其中,连“修炼”所需的最起码的安静都没有,还谈什么潜能与创造,灵性与悟性!长期混迹在这样浮躁而急功近利的队伍中,只会折损禀赋,迷失心智。
陈博士的毕业照以及他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不仅佐证了上天眷顾边角处的人,同时也为上天的公正做了最清晰的诠释与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