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the First issue of Chinese Coach, 2014, P15-16
Dictated by Bob Chen
索契冬奥会前,中国短道速滑队主力王濛的意外受伤和手术,让我感慨万千。我参加过中国体育代表团3届夏季奥运会和2届冬季奥运会的备战,深知运动员在挑战身体和精神极限的同时,也面临着伤病和恢复的问题。姚明、刘翔、赵蕊蕊、刘秋宏、赵宏博等运动员,都曾因慢性或急性运动损伤而不得不采用手术来解决保守疗法无法解决的问题,但他们术后的康复状况却各有不同。有人很快恢复,重新站上赛场,有人却经过了漫长而艰难的康复过程,还有人因此而黯然离开赛场。伴随竞技体育的发展,人们在寻求更好、更快、更安全的伤病恢复和康复方法。在此,我们讨论一种新的康复理念——术前康复。
一、术前康复常用于韧带断裂
众所周知,运动损伤的康复治疗大都在手术之后。术前康复理念则主张,患者被确诊并决定采取手术时,并不急于被送入手术室,而是采取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和康复,待其伤部关节肿胀和疼痛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度及周围肌肉的力量恢复或接近正常时,再进行手术。这种术前康复的理念和方法在国外比较流行,尤其在一些关节韧带断裂重建手术前更为常用。在此,以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术前康复为例进行说明。
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4条主要韧带中的一个关键韧带,运动员做跑步、起跳、落地、转体、急停等动作时,该韧带可防止小腿胫骨相对大腿股骨往前滑脱,起到稳定关节的作用。实践证明,足球、篮球、棒球、橄榄球、曲棍球、冰雪、摔跤等项目运动员的前交叉韧带常常断裂。统计显示,以上项目中此损伤的发生概率占发生总数的80%。
一项对意大利18个顶级足球俱乐部的伤病研究显示,10.4%的职业球员发生过前交叉韧带断裂。美国外科医生协会官方文章指出,在上述运动项目中,70%的前交叉韧带断裂是队员未与他人碰撞的情况下出现的,如起跳落地时身体关节位置不正,地上打滑或做转身、急停、变向等动作时,由于膝关节弯曲、内扣引起韧带损伤。另外,30%的韧带断裂是与他人或物体直接碰撞而产生的,这在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等冰雪项目中较为常见。因为运动者下滑摔跤时,脚下的雪板没能及时脱落,身体与雪板之间弯曲拧转,导致膝关节韧带撕裂。
前交叉韧带断裂时,往往伴随2种现象。一是有种清脆的断裂声响,周围人可以听到;二是它往往会造成其他韧带的撕裂,常见的有内侧副韧带损伤。由于内侧副韧带与内侧半月板连在一起,故会连带后者撕裂损伤,称之为“三联症”。
二、科学的术前康复有奇效
我曾遇到过一个典型个案。一位年过半百的高山滑雪爱好者在运动中不慎摔倒,膝关节严重损伤,不仅前交叉韧带撕裂,且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和内侧半月板都受到波及,出现了极为罕见的“四联症”。出现如此严重的伤病,大家都认为他再也不能站到雪场上了,而他关注的却是来年能否重新滑雪。为此,他在家人的陪伴下急赴美国,求助于冰雪运动创伤专家。常规检查后,专家给他的治疗方案是:先手术接上内侧副韧带,然后用2个月的时间进行康复,待达到一定要求后,再进行主要手术,即前、后交叉韧带的重建和半月板的修补。
经过2个月的术前康复,这位伤者的膝关节肿胀基本消除,戴着护膝可以自由行走了,肌肉力量也恢复了80%。这时,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和半月板修补手术才得以进行。术后2周,他带着美国康复师回到国内,最终选择到我们工作室进行术后康复。又经过6个月的体能康复训练,他在雪季到来之时,如愿登上了雪场。这无疑是个通过科学的术前康复,有效保证手术最佳效果,减少术后康复难度的典型案例。
在此之前,我也曾遇到一个相反的案例。当时,我还是香港理工大学运动康复和运动表现提升中心的主任,接待过一位来自大陆急于参加全运会的队员。她和上述伤者的情况大致相同,出现了严重的“四联症”伤病。伤后,她立即接受了手术。但术后半年,她的腿无法自如弯曲,膝关节依旧肿胀,且看上去比大腿还粗,活动度只有60°,肌肉严重萎缩,发僵发硬,医生认为已无法进一步改善功能,只能回家自养。
比较2个伤势相同患者的康复经历不难发现,最大的不同是,一个做了充分的术前康复,另一个根本没有这个过程。事实表明,术后的炎症控制效果与是否进行过术前康复有很大关系,更何况手术过程还会加重炎症的程度。国外学界认为,为保证手术和术后恢复效果,术前应先消除炎症和其他并发症,以减小手术的难度。
上述那位进行术前康复的伤者,并发症大大减少,术后短短4周,其关节活动度就恢复了90%;而未经过术前康复的那位职业运动员,术后6个月,其活动度仅恢复了40%,且肿胀、疼痛症状仍然存在。从远期效果来看,前者现已安全滑行了2个雪季,根本看不出膝关节受过伤;后者在我们工作室又经过2个月的康复训练,膝关节仅能勉强弯曲至95°。2人的康复效果形成鲜明反差。
三、术前康复依具体伤病科学施用
受伤后就进行手术,且越快越好,是人们长久以来的普遍共识。其实,从受伤到伤愈,甚至到竞技状态的恢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手术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与康复一样,手术也有时效性,其中包括时机选择、合理安排、相互配合等。术前康复最关键的目标在于:恢复患者正常的关节活动度和力量,把粘连、肿胀、疼痛等症状尽可能地消除掉;同时,帮助患者掌握术后自我锻炼和恢复行走等生活技能的方法,为术中和术后康复打下良好基础,做好充分准备。大量实践证明,术前患者状态越好,术中效果就越好,术后恢复得越快,并发症越少,康复过程会容易许多。
很多人认为,术前康复实属多此一举,甚至是浪费时间和资源,为何不能与术后康复合并在一起呢?要知道,患者受伤尤其是受重伤时,身体机能状态已经下降,并伴以炎症、粘连等并发症,此时进行手术,会使伤者伤部和身体状况变得更差,且手术时需面对和处理的问题更多,术后恢复之路会变得更加漫长和困难。术前康复看似延迟了手术时间,但它不仅可以大大减轻手术过程的复杂程度,还可以让患者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术后恢复,减少了康复的难度,缩短了恢复时间。因而从总体上看,这是更为经济、有效、安全的康复方式。
一般来说,患者术后的恢复效果取绝于3个因素:一是受伤程度,二是术中伤部状况,三是术后及时康复治疗情况。其中,第2个因素至关重要,而它与术前是否进行过康复有很大关系。但在实践中,往往患者的术前康复在治疗方案中并未受到足够重视,这成为多年来伤病治疗康复过程的一大误区。
应当说明的是,术前康复并不适用于所有手术。如前不久王濛意外受伤,由于伤在骨头,因此,必须立即手术,固定断裂的骨头,以促进其早期生长。由此可见,是否进行术前康复,应当听取运动医学和康复专家的意见,依具体情况科学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