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Heng Shui Marathon was a special lesson for Huo Xiaolei, a well-known host for CCTV Children channel. He did not run the marathon, instead he can just walk!
From the October issue of New Sports, 2013, P104-105
Dictated by Bob Chen, Written by Bai Qiang
镜子能照出的毛病
今年9月衡水马拉松比赛前一个多月,中央电视台儿童频道节目主持人“毛毛虫”霍小雷被“跟5-起跑”节目选为挑战嘉宾,并委任以B组的队长,他要率领全组成员参加马拉松21公里的团体比赛。为了保证实现目标,“毛毛虫”和其他挑战嘉宾一起来到我的工作室,接受赛前身体检查和跑步技术评估。
在诸多项目中,有一项是对身体姿态的检查。我们让“毛毛虫”站在一个大镜子前,对其静态时的站立姿势做检查。从正面看其身体,我们发现“毛毛虫”的头往左偏,有些“歪脖子”,身体重心也向左偏移,左右膝内旋内扣,踝关节外翻。
在高速录像机下,我们又让其在跑步机上做动态姿势和足底压力的测试,发现在跑动中,他的头和肩上下位移能达15公分左右,而专业运动员一般在10公分以内。其步子拾得又快又高,下落时砸地声音沉重:他的两个足底的压力也不平衡,左脚受力明显高于右脚,而且左脚踝的外翻速度也明显快于右脚。此外,他的腿部柔韧性也不好,迈不开腿,自身的阻力偏大。
我们还了解到“毛毛虫”平时的锻炼情况:喜欢爬山、踢球和跑步,但跑步从未超过5公里。据此,我们的评估结论是,以他这样的身体状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去挑战半程马拉松赛,受伤的机率会很大。身不正,跑不远。
面对这样的分析,“毛毛虫”很是吃惊:天哪,这么多毛病呀!不过,那时在其身上只是有“症”却无“状”,因而他还没有切身之痛。
第二天,他就出国了。为了备战半程马拉松,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他在国外开始了跑步训练。果然不出我们所料,当天晚上,他就打电话向我求救:跑步后左膝痛得走路都不便了。
其实,这一切是必然发生的。在我们看来,“毛毛虫”的站姿异常,必然会造成其跑步姿态的变异。头部侧歪,跑起来体力的消耗大;身体左右晃动,不成直线,等于自己在和自已较劲。其两脚受力不均,加上柔韧性差,两腿迈不开大步,形成跑步时脚落地在重心前面,后蹬不足的技术定型。这种定型的特点是落地步子声音较重,身子上下起伏较大,膝关节受到的冲撞力也较大。而且,由于身体长期侧向一边,带来骨盆一边高一边低,张力不一样,致使下肢左右长短不齐。这些都会致使过多的负荷在左边,给“毛毛虫”带来左膝疼痛。
大赛在即,“毛毛虫”到我们这里做紧急治疗康复。我们主要为其进行了消炎处理,其次是对其僵硬的身体进行拉伸,同时做少量的力量训练,其中包含对其体态进行适度的调整。譬如,通过肌肉放松,让其肢体两侧的肌肉尽量能平衡用力;通过对筋膜链的放松,使其不再粘连,以帮助其调整体态。当然,我们也教其掌握跑步时的正确身体姿态和技术要领,改原来用大腿发力为用臀大肌发力,通过骨盆和胯部的旋转来带动下肢发力。同时,尽量控制落地的脚步,不要太重,减少对膝盖的冲撞力。
尽管这一切对“毛毛虫”的伤势恢复和身体姿态调整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我们看来,这些努力一是很不系统,二是时间太短,“毛毛虫”仍不应去参加高强度的马拉松比赛。
但是,为了证明自己,“毛毛虫”还是上了马拉松的赛场。为了帮他,我派了一个助手全程陪同。
开跑500米后,“毛毛虫”的左膝就隐隐作痛。大约3公里时疼痛减轻些,但只要跑起来,他仍然感到痛。而且,他的右肩颈部肌肉绷得很紧,跑时很不舒服,我的助手经常要为他按压这些部位,帮他缓解不适。算下来,整个赛程他只跑了3-5公里,其余的路程都是走下来的。到10公里处,他的用时已比组委会规定的时间晚了三五分钟。工作人员多次劝他不要跑了,因为已经没有成绩了,但“毛毛虫”强忍着疼痛坚持完成了比赛,用时2小时45分钟。
体态,不只关乎美
“毛毛虫”的顽强精神可佳,但这还不够,他还需有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跑步。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毛毛虫”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由于长期不良的生活和工作习惯或者伤病,许多人身体的某些部位发生变形,引起身体静态和动态上的姿势变化。这种异常姿态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显现出副作用,因而不会引起大家的注意,但只要进行超出承受力的运动,问题就会立即出现。
一个人的身体结构、身体姿态会直接影响其运动功能。如跑步时要想高效率,就要保持身体挺拔,接近直立或微微前倾,眼睛平视;双肩自然下垂,两手放松:髋部灵活转动,两腿像钟摆一样自如地摆动蹬地。跑动中身体上下起伏的幅度尽量减小,脚落地时声音轻,且不要太靠前;身体左右用力平衡,动作协调到位。这一切都要求身体从上到下,每个关节都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灵活度。相反,身体结构和姿态上任何细小的偏颇都会影响效率。
如果让大家闭着眼,凭想象在一条直线上走,你会发现不少人总是偏离一边,因为他们身体的左右平衡感较差,用力不均。一些人颈椎出现生理曲线的变形,头往前伸,骨盆过度前倾,跑步时低着头,眼看着地;另一些人塌腰、驼背,一肩高一肩低,肩膀僵硬;还有些人走路跑步时会深一脚浅一脚。这些体态的异常都会破坏人体合理的运动力学结构,使身体多用功,做无用功,甚至做相反功,长久下去势必引起肌体的疲劳,乃至损伤。
可见,人的体态不光是与仪表、外貌等同的外在美学因素,还关系着我们的运动效果和身体健康等内在因素,因此不仅不能小视它,而且要时时关注它。
首先,我们应当及时发现和充分认识自己体态上的变异。最简单的办法是在家中大镜子前,看看自己的头是否正立于身体中间,两肩、两髋是否左右平衡;也可以让家人在自己的侧面观察一下,看看身体的重心在哪儿,耳朵、肩、胯、膝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其次,如果观察出异常,要认真分析一下引起变异的原因。如发现左右肌力不平衡后,可找找生活中相关诱因:是否总是单侧背包,单边接打电话,单侧打网球等。
第三,找出改变体态异常的有效方法,包括消除引起异常的因素,纠正生活和运动的不良习惯等。譬如,把单肩背改为双肩背,把单侧打球的习性调整为两手轮换打球等。
第四,平时站、坐、走、跑都要保持良好的身体姿态,古语中有“站如松,坐如钟”的说法,在今天也很有道理。还可以通过相应部位的拉伸放松,薄弱部位的力量训练等来巩固正确的体态。
当然,上述这一切最好能在专业医师或体能康复师的指导下,甚至借助于专业仪器和器械来进行,切忌一味自行其是。而且,这些调整和改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个科学的个性化的方案,不要指望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