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 陈博士微博 / 陈博士课程/ 陈博士课程 /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体能康复培训特集 > 【体能康复学习专栏】魏晓伟:开学第30、31天,脊柱结构和功能上就像是一个团队!
新闻动态
【体能康复学习专栏】魏晓伟:开学第30、31天,脊柱结构和功能上就像是一个团队!2014-04-09 11:12:35 来源:陈博士体能康复工作室


    4月4日培训第30天,今天是陈博士的脊柱功能解剖学和曲老师的功能训练学。


    上午在训练总局基金会上课,最近的课程让我们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思维方式,首先考虑身体的结构然后再思考结构决定的功能。通过训练手段干预来提高功能进而引起结构的变化。训练和伤病的过程中要重点考虑力的问题,因为力是无时不在,同时我们也是利用力刺激和干预来完成康复、体能训练。

    课程开始陈博士引导我们考虑人体脊柱的结构,人的胚胎在生长前期脊柱的出现使得人体有了一个中轴,人体的其他结构再围绕着脊柱生长。胎儿在发育成形后脊柱是一个“C”字型,同爬行类哺乳类动物一样。人体脊柱是为适应爬行进化而来,因此人的脊柱天生结构并没有产生过多的变化,人体的颈椎和腰椎曲线排列是在婴儿出生后才后天形成的,这也是我们的脊柱生理弯曲中为什么颈部和腰部容易受损的部分原因。人类为了解放双手,而训练造就脊柱产生了后天的适应性变化,结构前提决定了脊柱的功能,同样后天的功能也改变了脊柱的结构。就像“猪坚强”一样,它后天的运动功能一定也会改变他的脊柱结构。对于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能够帮助我们很好理解一些人体结构、运动相关的问题,但是如何合理运用----前提遵守结构决定的功能,同时考虑如何通过功能去改变现有的结构,这要用一生去实践总结。人体就像是一个取之不竭的宝藏,开采的人总是会不断的有所收获,向陈博士带领的团队学习,谦虚、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脊柱结构和功能上就像是一个团队,对于一个好的团队要做到“团队不是人在一起,而是心在一起”。对于脊柱这个团队中的成员各自有各自的性格、优缺点。对于团队中的每一员功能都不是很强大,每一节的椎间活动不大,但是一起联动起来活动度就会大很多,单个椎间的力量不大,联合起来一起运动力量就会很大。因此对于这些脊椎一定要是一个和谐社会,如何那个“错”“卡”“突”了,整体都会遭殃。如果你是体能师、康复师要带领好这个团队就要充分考虑每一个特性、统筹考虑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对待。不能像社会上很多速成班,短暂培训就能带领这个“团队”,无知者无畏啊,你们懂的。

    脊柱肌肉的功能关系最为复杂,就像我们的社会关系,最能信任的还是我们的亲人。对于脊柱来说棘突间横突间肌、旋转肌、多裂肌、半棘肌才是他真正的亲人,如果他去依靠一些权贵,最长肌、髂肋肌、棘肌,短期内会很潇洒,长期的后果会很严重。亲情一直是细水长流的,不像爱情大起大落,但亲情永远会不离不弃,只要你需要帮助时他们都会不遗余力,对于我们的训练一定要关爱这些亲人“形态肌肉的训练”。如果一个人众叛亲离人品不好,即使取得了一时的荣耀最终会自尝苦果。我们脊柱周围肌肉训练也是一样不能为了一时的运动能力提升而过分的利用大的运动肌肉来代偿,取得一时的功名财富,但这些终究是过眼云烟,最终心中空空,悲剧退场。

    下午曲老师的功能训练,精彩不断,现场找问题解决问题,从实战需求出发。以前同样的训练动作我们都训练过动作也做过,但是没有前面的基础解剖学和功能解剖学的知识作为铺垫,我们对于动作不能够真正的理解当然也就不能够真正的做到。一个轻微的变化就会是天壤之别了,运动肌和体态肌在同样一个动作中如果训练速度、角度、固定点、激活、呼吸、控制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造成训练效果的变化。另外还要针对不同的训练目的、人群、特殊情况(颈椎滑脱、峡部裂等)针对性训练,因此动作形式不重要关键是法从心出。


             清明节培训第31天,上午是陈博士的脊柱损伤分析,下午曲老师的脊柱拉伸、功能训练。


    上午的课程邀请了一些嘉宾和贵宾参加我们的课程。课程开始一位国家队现代五项的运动员给我们讲解她的脊柱出现的运动损伤,在陈博士工作室进行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但是由于要参加亚运会积分赛,结果旧伤复发。这让我感受到,在现实中理想的康复方案和现实需求的矛盾,平衡被打破后疾病就会出现,为人处世何尝不是如此。上午陈博士的课程比起以前课程,深度和难度都增加了,引导我们从病理的层面考虑运动损伤,了解损伤的原理,从本质上理解腰痛的成因,提出康复的思路。通过上午的学习一个感受就是对于以后遇到腰痛的情况一定要谨慎,病痛的成因太复杂,了解的越多,禁忌越多,顾虑也越多。任何的运动伤病都是一个“因果循环”只有充分的了解制病原因才能根除疾病。不是按照简单的处理就可以治疗,那样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因此陈博士教育我们,“如果作为康复师一定要把损伤者当做自己的亲人对待,全面的考虑问题从根本上治愈病人的疾病”,“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这也是因果循环啊。

    下午曲老师的课程,主要是围绕脊柱的拉伸和功能性训练,在学习了基础知识基础上,加上老师的引导才能真正了解这些拉伸动作的设计原理。现在做一个动作仿佛看到的是骨骼和肌肉,用心去感受的时候就能够感觉到训练的效果。

    通过今天的学习一个感受就是中国的阴阳平衡对于现实训练的指导。训练的快和慢,在今天更高更快更强的指导下我们的训练在一味的追求快,往往是忽略了慢,跟现在的竞技训练一样,在我以前的训练工作中也是不肯慢下来进行训练,“欲速则不达”往往我们一味的追求快的时候反而不能够快速达成目标。今天曲老师课程中的一个脊柱姿态肌的训练让我切实的感受到,原来慢是那么的重要。没有稳定那来的灵活呢?没有慢怎么会能够快呢?

    这周学习的脊柱,结合以前看过的《易经》反思核心训练。“五行融合、中气之事”,人体的中气在胸之下、脐之上,而分布于全身,中气如轴,四维为轮,轴旋转与内,轮则升降于外,轴运轮行,轮运轴灵。这些几千年前的思想与现代的核心训练理念是想通的。我们的传统武术、太极,讲究“内功”,训练方法是通过运转四肢达到灵活和稳定核心的目的。在人类进化为直立行走后,我们现实生活、竞技体育运动基本都是在躯干腾空的状态下完成的,那么我们现在的核心训练通过躯干在地面支撑和放在物体上完成,能否完成核心的全面稳定与灵活呢?为什么传统的武术、太极不需要躺在地上练功?普拉提是否也有些缺陷呢?训练要从实际需要出发。

    中国的传统经络学与现在的筋膜学说相似之处很多,其实我们的传统文化已经为我们指出了很多思路和方法,中医正在被西医一步步的证明是科学的。我们在丢弃了传统文化指导的情况下学习西方医学,只会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没有个人思想依赖仪器的技工。
 

撰写:体能康复精英培训一期学员 魏晓伟

★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体能康复,我们将与大家分享前沿的理论与实践方法。本专栏转载于陈博士体能康复精英培训班学员以散记的形式记录的学习心得。分享各位学员的学习之路,与君共勉,共同提升体能康复的影响与价值。

 

联系我们
18601011618(同微信)
陈博士体能康复: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8号华府会负一层
京ICP备13052162号-1
陈博士与体能康复
陈方灿博士 创办者说 媒体眼中的陈方灿 陈博士简历
四大核心服务
运动损伤康复 运动表现提升 体能康复职业技能培训 体能康复管理
精彩案例
按伤病部位分类 按运动项目分类 按人群分类
关于我们
陈博士体能康复工作室 康复中心团队 合作伙伴 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