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45秒12,孙杨在5月14日青岛全国游泳冠军赛上游出的这个成绩足以保证他轻松摘得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冠军,但距离他个人最好成绩还差了足足5秒。孙杨认为自己刚刚恢复训练不久就游出这个成绩还是比较满意的。——来自人民日报
相信爱好游泳的朋友都关注了前天的赛事,而且也都会或多或少地听说“游泳肩”这个名词。其实,游泳肩是一种游泳运动的常见伤病——肩袖损伤。它是指肩关节小肌肉群,即肩袖(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由于外伤或肩关节反复外展,肌腱反复牵拉、研磨及碰撞所造成的损伤。多数疼痛为肩关节深层,日常生活中外展抬臂时疼痛无力
游泳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多数朋友在游泳初期,由于不懂得正确的发力动作,经常“以手代浆”,将多数的力集中在整个手臂上,最终导致手臂、肩部疼痛,出现“游泳肩”的伤病。那么如何避免和防范呢?陈博士体能康复工作室将精选三期陈方灿博士《游泳》杂志的文章,跟大家谈谈“游泳肩”!
第一期:
● 转载于《游泳》2013年 第四期 P69-71
比较其他激烈对抗,尤其有身体接触的运动,游泳算是一个不易出伤的项目。毕竟在人们的常识中,水总与柔和柔弱等词相提并论。但事实上,我们接触到的不少世界高水平运动员,如孙杨、张琳、罗雪娟、吴鹏等,无不饱受游泳运动所带来的伤痛,其中最让他们苦恼的就是带有其专项名头,却又被人俗称的“游泳肩”。
从理论上说,这也不足为奇。游泳的动作是现在人类不常使用的,而且,经过长期的进化,人类在陆地上行进时主要靠下肢,上肢只是起着辅助作用,可在水中行进时却反过来了,主要靠上肢。换句话说,上肢是人类游泳运动的重要发力装置,承担着推进整个身体重量的主要责任,而上肢最大的关节在肩部。因而,相对来说,上肢特别是肩部受伤的机率要高些。
从实际来说,游泳运动是人对水与自身作用规律的科学掌握和精细运用。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泳者身体结构和技术动作不合理,不仅影响水中的行进效果,还会伤及自身。当然,最易受伤也是身体的主要动力源——上肢和肩。
伤痛在动作调整后消失
记得我刚从美国到香港理工大学任教时,周末常去在广州集训的国家游泳队进行伤病会诊和体能指导。我注意到,运动员伤病最多的地方就是肩部,而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位男子短距离运动员,在其双侧肩部布满了深红色的拔罐印迹。一问才知,在他进行自由泳训练时,每划一次水,都要忍受肩部的疼痛,有时甚至痛得连10米都游不下来。
听到这种主诉后,我提出把“诊室”挪到泳池边,要求运动员在水中按照平时的技术动作定型游自由泳。我从水上、水下、前后左右多个角度对其进行细致的“望诊”,发现他在游进中有一些常见的技术动作错误,其中最突出的是,入手后手臂过中线,有一个明显的压肩沉肘动作,这是他手一入水肩部就感到疼痛的原因之一。
我当场与教练商量,让运动员进行技术改变:第一,手在肩的沿长线上入水;第二,入水后,手尽量往前下方插。经过短暂的技术动作调整后,这名队员用中等速度游了50米,其肩部并没有出现平时的那种疼痛。教练很是惊讶,没想到这个队员长期以来靠拔罐、针灸、理疗,打封闭都效果不佳的伤病,改一下动作就OK了!
“游泳肩”也有大名
在运动医学中,“游泳肩”被称为肩袖撞击症,是指在运动过程中,肩部的肱骨头异常向上移动,碰撞肩部上侧的肩峰,造成对肩袖肌肉,尤其是岗上肌肌腱和肩峰下滑囊的挤压。专业运动员由于训练的长时间、长距离、高强度、高速度,使得肩部反复受到撞击磨损,不断的刺激,以致成为一种劳损性创伤。
此伤最大的症状特点是,不能顺利地把手臂抬上头顶,在抬上过程中有一个人们常说的“疼痛弧”。生活中,往往在做梳头动作时,肩部也会感到不适。
对肩袖撞击症的检查和判定动作,正好与上述那位运动员的水中错误动作类似:手臂上抬,然后旋内,有点像我们拿起一杯可乐,往肩上抬,再把它倒掉的动作。
具体再看一下那位运动员的致伤机理:其一,他入手时,拇指向下,臂往头上伸,这本身就是上伸与旋内同时进行的动作,如果肩部过中线,就加剧了肱骨头与肩峰的撞击。其二,他的手入水后,并没有及时插向前下方,而是停留在水面,做沉肩压肘动作,手与身体形成一个很别扭的角度,而压肩等于过度的往后伸肩,这同样会使肩袖肌肉出现挤压,引起肩部疼痛。
我们让其调整技术动作,依据的是关节的生物力学原理:让其手在肩的沿长线上入水,是使肱骨头与肩峰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让其手向前下方伸,是为了避免滑水早期的压肩沉肘。
一种病痛,多种错误
事实上,能造成“游泳肩”的错误技术动作决不止上述这两种。常见的还有:
一,在自由泳中,即使做到了在肩的沿长线入水,可之后如若高肘抱水,由于伸臂时旋内,增加了手臂对水的面积,也会成为肩袖撞击症的好发之机。
二,出水后,手臂往回移动时,许多人习惯于小指尖往前,这也是一个旋内前伸的动作,属游泳中常见的错误动作定型,势必造成肩部疼痛。
三,推水时,有人往往要推到大腿甚至膝盖,推到手臂完全伸直。这个过程同样会因为上述原因而引起伤痛。
由此可见,“游泳肩”的痛点,好发于自由泳中入手、抱手、推水和回臂四个环节中。
痛定思痛的结果
痛定思痛,从上述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展开发散性思维。
一, 一有疼痛,伤者习惯于先找医生,而医者则习惯于消炎止痛,增加恢复治疗的力度。可许多时候,各种招术都使了,仍效果不佳,就像那位运动员的情形一样。其实,二者往往忽视或没有认清伤病的源头。这如同房子里发了水,本应先去关上水龙头,可我们却忙于用墩布擦地。对于运动伤病的源头,应当从多个视角去寻找,其中,伤者的技术动作是否规范合理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关注点。
二,合理的技术动作,总是遵循人体关节运动的自然规律设计的,因而参与任何运动,都要注意技术动作的正确和准确,才能减轻运动带来的不必要的损伤。最好请一些对运动技术充分理解且有良好教学能力的教练,为自己的技术动作把把关,尤其要纠正错误的动作定型。
三,对于泳者错误动作的纠正过程要遵循教学和学习规律,采用多种方法,特别要注意纠正泳者自身的技术动作感觉与实际游泳动作间的误差。他们的动作座标常常与我们告诉他的,甚至他自己认识到的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从水上到水下,从身体前后到左右等多方位的现场图片或视频的方式,让其反复练反复看,渐渐找准座标,建立正确的时空感觉,从而校正动作。
四,每个泳者的身体结构和体能特点都不一样,其技术动作和习惯也不同。记得在江边长大的我,小时候经常爱从大桥上远看队友们在江里训练,尽管人如蚂蚁,看不清他们的脸,但从其游泳的姿势动作上就可以辨认出张三李四来,这种动作上的独特性是别人不好模仿的。换句话说,不顾自身条件,盲目地去模仿别人的动作,是会带来身体上的不适甚至创伤的,这是游泳爱好者最常出现,也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五,提高和保障专业运动员的体能和训练效果是个系统工程,要切实加强训、科、医的一体化,在其伤病的处理过程中,也要把治疗与积极康复和体能训练结合起来,绝不能单打一。
以上对体能康复样本的分析和处置是基于生物力学原理、游泳的专项技术,结合功能解剖所得到的解释,这是一个全新的诊断和处方思路,往往能起到“头痛医头,脚疼医脚”的传统医疗方式起不到的意外作用,由此也证明了那个虽老却不掉牙的道理: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在于科学。
下期预告:第二期 划水板也会帮倒忙!
● 了解更多游泳信息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