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 陈博士微博 / 陈博士课程/ 陈博士课程 / /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案例 > 按运动项目分类 > 冰雪 > 刘秋宏
精彩案例
刘秋宏2013-12-05 14:04:52 来源:
\
 
● 转载于《中国体育教练员》2013年第三期  P19-20   口述  陈方灿
 
       我参加过中国体育代表团3届夏季奥运会、2届冬季奥运会的备战工作,为无数优秀运动员提供过有针对性的体能康复服务:其中,最难忘、最惊心的个案发生在3年前。2010年1月,在离温哥华冬奥会开幕只有21天时,中国女子短道速滑夏至主力刘秋宏在专项训练中不慎摔倒,锋利的冰刀瞬间横向切到左侧大腿,股四头肌内侧靠近膝关节处被切开一条长20 cm的口子,深度约5 cm,几乎切到大腿骨,近90%的股内肌肌束全被切断。因为伤口太大太深,入院当晚刘秋宏就被送进手术室,伤部实施了6层缝合,多达250多针。这种已超出运动范围的严重创伤,我也是第一次碰到。

       20天后,冬奥会就将开战。在500 m和1000 m速滑项目上能力极强、经验丰富、与王濛一起构成中国队夺金双保险的刘秋宏却伤到了要害:左腿是短道速滑项目的支撑腿,股四头肌又是速滑时起重要作用的组织。残酷的事实似乎给在医院参加紧急会议的人出了一道无解难题。我查阅了不少中外文献,从未有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得以恢复并参加训练。按常规做法,术后光固定就至少需要4周以上,才能保证伤口愈合安全。在会议讨论中,医疗组根据病理和经验也提出了相同的意见。一切看来无望了。领导和队员把期望的目光投到我身上。王濛恳切地说:“您别放弃她,哪怕有一线希望,我们支持您!”其实,我当时心中也没底,但教练和队员们的殷切希望,特别是项目管理中心领导“不管恢复成功与否,绝不放弃的精神对整个队伍的拼搏意识和凝聚力是个极大鼓舞”的一番话让我下定决心。就这样,我开始全权负责刘秋宏的康复设计、统筹执行等工作,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

出院翌日打开固定
   
      术后第4天,当刘秋宏坐着轮椅回到首都体育馆的宿舍时,我们便开始了全天候的康复“攻坚战”。当时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难题是:由于手术缝合针数太多,刘秋宏伤部的皮下淤血粘连,伤口内外变得又淤又硬,这对伤口的愈合恢复、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及活动度等,都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此,我们在她出院的第2天,就大胆地打开其腿部固定,用中医的各种办法为其消肿化淤。方法是:隔天在其一侧的耳尖,每日在其5个脚趾上进行远端放血;后来,这种方法又移至伤口上方的近端,这里是新陈代谢较差的部位,吸出的淤血都呈黑色。医疗团体的中医师同时配以电针手段,强化其活血化淤的功效。

       与此同时,我们用现代康复的方法为其每次做一个多小时的聚焦超声治疗,将能量打到深5 cm的肌肉深层,帮助其软化血块,加速局部的吸收功能,提高肌肉弹性,增大伤部深层的愈合速度。很快,疗效显现了。刘秋宏的伤腿原比好腿粗肿约5 cm,大约3天后,两腿的围度就几乎一致了。

体能训练从床上开始

       为保持刘秋宏的身体素质,从其出院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打破常规,开始各种各样的体能训练,且最初一周的练习在其宿舍,甚至在病床上进行。心肺训练、陆上游泳、上肢和腰腹练习、卧推、单脚橡皮带下蹲……训练安排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战性,最大强度时,刘秋宏的心率达到200次/min。刘秋宏表现出很高的体能素质,她的单腿下蹲竞能持续做半小时以上,平均3 s完成一个,连陪练都输给了她。

       出院后第7天,刚能下地蹒跚行走的刘秋宏就来到首都体育馆的体能训练房。在这里,她开始骑车、单腿卧蹬,还进行了各种核心体能训练。第9天,刘秋宏站到了冰场上,在队友的带领下试着慢滑,但她的伤腿蹲不下去,且没有感觉。立即在其脚下放上治疗仪,用适度的震动来刺激伤腿麻木的神经。紧接着,带她去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水疗中心,让她在水中跑步机上先慢走,感觉不痛时再跑起来。此外,还让她在水里做自由泳打腿动作……第11天,刘秋宏的伤部瘢痕软化,肿胀全部消失,已经能慢跑和在水中跳跃,伤腿弯曲度也从56。增至80。、90。,最终达到110。,与其滑冰的动作极为相仿,冰上滑的速度也已达到最好成绩的80%。

伤后23天飞赴赛场

      “我每天晚上都不舍得闭上眼睛,害怕时间不够,我必须与时间赛跑。”刘秋宏曾这样回述自己当时的心境。其实,康复团队与她有着同感。团体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她的每一个微小变化,除了吃饭、睡觉,从早上6:30到晚上10:00,复合型的体能康复工作一直在进行。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训练方案,力争把她尽早送上奥运赛场。出院后第12天,喜讯传来。中国奥委会首席医疗官李国平先生组织医疗专家开会,就刘秋宏的恢复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结合其冰上的表现做了认真评估,最后一致认为,刘秋宏可以参加冬奥会了。

       2月12日,我随刘秋宏飞赴温哥华。到达后,她立即上了冰场,先期到达的队友又惊又喜。要知道,不久前队伍出发时,刘秋宏还拄着拐杖,挥手告别时大家满眼是泪,而现在的她已在冰上滑行自如了。主教练李琰更是激动不已,连称创造了奇迹。尽管最终中国冬奥军团出于保护队员健康的目的,没让刘秋宏走上奥运赛场,但她所创造的奇迹和不放弃的精神极大鼓舞了全队的士气。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包揽冬奥会4金后,王濛在喜悦之余提到刘秋宏时忍不住落下眼泪,“虽然她没有出现在赛场上,但她为金牌同样贡献了力量”。

       术后60天,刘秋宏登上国际赛场,并夺得亚军。此前,观看冬奥会比赛的一位美国短道速滑男选手,也受了同样的伤,可恢复六个月还不能参加正常训练。刘秋宏的恢复速度和效果让我们感到莫大的欣慰,这是我们大胆尝试、不懈努力的回报。
勇于突破,不断创新

      今年,我应邀到美国纽约做医疗康复创新与实践的讲座,讲了这个故事,得到与会者的极大反响。一位资深医生起立鼓掌说道:“这是我听到的最动人的故事,不但表现了你们对伤者高度负责的态度,也表现出医者应有的敢于创新的精神。人类医学上有很多观念和方法需要不断改变和进步,只有这样,才能把康复和医疗发展到更高水平。”


\    \
 
       3年前的这个故事,至今仍给我很多启示。其一,当年我们在“心中没底”的情况下,短时间接手一个从未有过成功先例的康复个案,不能不说是一种冒险。正是这种“冒险”,给我们带来创新求变、突破常规的可能,成功也由此而生。因此,只有勇于正视难题,挑战风险,才能抓住机遇,赢得成功。事实上,医学康复理念与做法不应一成不变,而应与时俱进。一位著名医学教育家说过,医学院现在传授的知识,10年后往往有一半会被证明是错误的。更糟糕的是,在目前的教学中,人们还不知道哪一半是错的。因而我们应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在实践中不断探寻体能康复的真理,这个过程就是不断创新和突破的过程。

      其二,大胆冒险并不意味着蛮干盲从,而是始终抱以科学、理性的态度,采取认真细致的工作方式。就刘秋宏的个案来说,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恢复,单独使用传统中医方法或西医的康复方式都是不行的。经过认真研究,我们最终采用了中西医相结合,国内传统的康复观念与西方现代的康复理念相互融合的方式。比如,在消炎消肿,常用的西医方式只是冰敷加压,虽然限制了局部炎症,但同时也限制了伤部的新陈代谢。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中医活血化淤的方式,配以理疗等现代手段会更为有效。传统中医学究“伤筋动骨一百天”,其实并不利于伤部的愈合,反而会影响机体的多种功能,因而我们采用西方现代康复学中“早运动、早康复”的理念和方法,让刘秋宏早早打开固定,进行床上运动,不仅保持了其体能,而且加速了其伤部恢复的速度。

      其三,伤者的意志力和康复团体排除干扰、永不放弃、协同作战的精神,是康复奇迹出现的必要条件。因为这种短期内的强化康复过程,是一种艰苦的“拉锯战”,任何一方微小的心理退缩或意志减弱等,都可能影响最后的功效,甚至前功尽弃。在这个过程中,坚强的刘秋宏,各方面的支持,以及团队成员的齐心投入,都是成功的保证。

      其四,必须充分重视康复与体能工作。在国外,康复与体能工作由两个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来完成。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和运动队的架构,目前我国还缺乏这两方面人才,我们现在从事的工作往往是合二为一。多年实践使我深切感到,要做好此项工作,必须具备医疗、康复、体能训练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十分熟悉运动专项,才能为伤者制订出行之有效的个性化方案。而且,在体能康复的过程中,必须打破各种门户之见,综合东西方的先进理念和各专业的方法,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刘秋宏迅速恢复的事例,正可谓此种做法的典型案例。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王濛
联系我们
18601011618(同微信)
陈博士体能康复: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8号华府会负一层
京ICP备13052162号-1
陈博士与体能康复
陈方灿博士 创办者说 媒体眼中的陈方灿 陈博士简历
四大核心服务
运动损伤康复 运动表现提升 体能康复职业技能培训 体能康复管理
精彩案例
按伤病部位分类 按运动项目分类 按人群分类
关于我们
陈博士体能康复工作室 康复中心团队 合作伙伴 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