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方灿:有“魔力”的幕后英雄2009-12-11 17:35:00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张健强
陈方灿博士脸上总带着灿烂的笑容,走到哪里都身着一身运动衣,跟谁都能寒暄两句。50多岁的人看起来像三十出头,总是精力旺盛的样子。
他现是香港理工大学的教授,在美国念了两个硕士学位,还是运动生物力学博士。他有多达24项头衔,都冠以专家组、教授、各种学会会员等名词,但这些在他看来都不算什么。
粗略计算,陈博士曾在10支国家级运动队工作半年以上,曾担任14支运动队的康复顾问。北京奥运会的中国金牌选手中有一半以上都接受过他的帮助,这些都是陈博士引以为傲的。
他是央视2009年体坛风云人物的候选者,而名头是“幕后英雄”,最近他又在短道速滑队给王濛当起了康复顾问。
陈方灿其行变着法“折腾”朱芳雨
“其实只要贴近朱芳雨,然后揍他的肚皮,没什么好怕的。而且他也不敢真打我,不然回头我给他来个加强版的自杀跑。”---- 陈方灿
“他的训练手段之多,经常令人惊奇。”朱芳雨在男篮亚锦赛之前去接受康复训练时,就见识到了像自杀跑、拳击训练等一大堆千奇百怪的东西。
“拳击训练室要给运动员增加心理上的凶猛性。”陈方灿说,“那时和鲍春来练,他一个大小伙子,我一个人折腾不过他,所以要几个人一起来” ‘揍他’,哈哈。后来他有事离开香港,他的团队里却没人敢和朱芳雨打拳击。我那些助手不敢和他打。陈方灿笑着说,“其实只要贴近朱芳雨,然后揍他的肚皮,没什么好怕的。而且他也不敢真打我,不然回头我给他来个加强版的自杀跑。”
到了全运会前,陈方灿终于实现了“折磨”朱芳雨的念头。为了在不太剧烈的情况下锻炼朱芳雨的耐力,他把朱芳雨带去打水球。面对水球运动员出身的陈博士,即使身高体壮的朱芳雨第一天还是被灌了一肚子水。陈方灿说:“他学习能力很强,第二天就好很多啦。到了第3天,他会卡着我脖子,然后我就对他无可奈何了。”
体能训练不是枯燥的对着器材,而是各种花样齐全。在香港时,陈方灿带着朱芳雨去海滩跑步、打球、摔跤,反正他总能用各种方法让人累的够呛。
张宁练过头要缓解
过去,中国羽毛球队一直在强化张宁的体能,没想到这就像在肌肉里注射一样,针头在一个部位扎多了,肌肉就会收紧;如果在旁边扎几下,发紧的部位会松弛下来。
在北京奥运会前,羽毛球女单老将张宁的体能状态一直不好。于是,中国羽毛球队请来了陈方灿和他的5人博士工作小组。“在陈方灿眼里,张宁的体能不是不够,而是练过头了。只要缓解好,参加奥运会没有问题。”羽毛球队教练陈跃说说,这个理念给队伍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陈方灿从美国空运回来一大批器械,不仅我们从没见过,有的连供货商也叫不出名字。”陈跃说“一个红色架子,就像各单位门口的拦车杠一样,可调整出不同的高度,张宁从上面跳过来再跳过去。一种橡胶式的弹簧球,张宁闭着眼睛踩在上面。这些训练,使张宁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加强了。”以往,张宁的体能训练在陆地上进行,强度很大。陈方灿却让张宁带上脚蹼在水中打着水花走来走去,练习脚部力量,还让张宁带着脚蹼踩在水底4个篮球大小的水球上,做各种各样的抓球动作,练习平衡能力。陈跃介绍,这种调整对张宁的体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陈方灿其人曾是水球队一员
陈方灿有种魔力,每个运动员都知道他的训练很痛苦,但都会自觉地去配合他。
那天,记者在广东宏远的训练馆见到陈博士,他专程从香港过来看看朱芳雨的情况。“最近荒废了吧?”陈方灿说。朱芳雨直叫冤也无济于事,陈方灿用手一摸他的双腿,就知道他的情况。
“你看,陈江华两条腿不好,热身训练还不认真。”陈方灿凑过去对教练张博雨说,“等下训练完了,把他交给我。”训练一结束,张博雨指着老朱和陈江华说:“去吧,加罚啦。”这两人也明白将面临一场痛苦的训练,还是心甘情愿地走了过去。
陈方灿有种魔力,每个运动员都知道他的训练很痛苦,但都会很自觉地配合他。陈方灿的听力不太好,平时需要带着助听器,你要凑的很近才能让他挺清楚,但这并不妨碍他很轻松地把握住运动员的心理。
陈方灿出生在广西梧州,曾经是水球运动员,因为伤病离开水球队。“运动员的经历让我确实容易知道他们的心态,他们有些受过伤,我也经历过。”陈方灿说。
1978年,陈方灿离开运动队,进入北京体育学院学习,毕业后就分配回到了梧州。但在短短一年半时间内,他又从梧州到了南宁,从南宁又到了国家水球队,当上了一名康复医生。
一眼看穿劳损处。
陈方灿有个职业习惯,你在他面前站几分钟,他总能看出你平时缺乏锻炼,哪里可能会有劳损等。
1985年,陈方灿离开国内,开始赴美留学,在德州基督教大学攻读人体运动科学硕士。当时他只能是勤工俭学,一边刷盘子,一边读书。
这一走就是12年,陈方灿在美国涉及运动训练、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生物力学等多个领域,完成博士学位后一直留在美国任教。到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后,陈方灿回到香港理工大学任教,随后又长期在北京居住,担任了多支国家队的康复、体能、理疗顾问。
陈方灿其言
- 运动员是一辆跑车,维修的目的不是为了能开,而是为了感受泵跑。他们康复的目的是回到赛场上去,而不是像一般人那样正常就行。所以康复手段是通过科学训练,把他们变得强壮。
- 我学习了美国的运动康复,家里人也有做中意的,所以会用不同的眼光去看问题。运动员受伤部位,只是一个点,但会牵扯到一条线,这条线又会影响整个的面。膝盖受伤,如果仅仅是处理这个伤病,相关的肌肉群会出问题,同时整条腿都会有问题,所以康复要蒸屉去训练。
- 我接触过这么多的运动员,他们有一个共性:渴望回到赛场再创辉煌。这才是他们战胜伤病的关键。运动员的伤病这么多,都能回到赛场上,而我们平常人更应该懂得用锻炼去保护自己。很多疑难杂症,都只是功能性的缺失,让人承受很大的痛苦,而这些都可以通过锻炼去恢复过着提高。
- 我们去看医生,总想把自己交给医生。运动员受伤了,也会这么想。但更关键的是他康复的愿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战胜伤病,把健康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运动员的这些经历,应该推广到普通老百姓身上,让他们知道健康是由自己掌握的。